妊娠剧吐治疗及预防
本病证候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实者多因肝胃不和,也有虚实夹杂者,如脾胃虚弱而痰湿内停。其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多为肝胃不和;口中淡腻、呕吐痰涎,多为痰湿阻滞。若口干烦渴,干呕或呕吐血性物,多为气阴两伤。
对于本病的治疗,我中心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并让患者注意调饮食和情志,讲究服药方法。
1.西医药治疗
(1)补液止吐:每日补液量至少维持3000m,给予5%—10%葡萄糖2000ml,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1000ml,或根据孕妇体质状况和液体丢失情况酌情加减。液体内可加10%氯化钾20ml、维生素C3g\维生素Be200mg。
(2)纠正酸中毒: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予以静脉补充5%碳酸氢钠溶液。
(3)适时终止妊娠:经过上述处理,病情无改善,并出现持续黄疽,体温在38度以上,心率超过120次/分,或眼底出血者,应考虑终止妊娠。
2.中医药治疗
(1)脾胃虚弱:孕后恶心呕吐,或食人即吐,呕吐清液或食物,体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苏梗各10克,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2)肝胃不和:孕后恶心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呕吐酸水或苦水,心烦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陈皮、竹茹各10克,白术、茯苓、白芍各15克,砂仁(后下)6克。
中成药:左金丸。
(3)痰湿阻滞:孕后恶心呕吐痰涎,不思饮食,口淡黏腻,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滑。
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
方药:陈皮、制半夏、藿香、佩兰各lO克,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各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中成药:二陈丸。
(4)气阴两虚:孕后呕吐剧烈,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目眶下陷,口干咽燥,尿少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花剥,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方药:太子参、生地、麦冬、白术、沙参、茯苓、芦根各15克,五味子、陈皮各10克,砂仁(后下)6克,生姜3片。
中成药:生脉饮。
平时预防
(1)保持情志的安定与舒畅。
(2)居室尽量布置得清洁、安静、舒适。避免异味的刺激。呕吐后应立即清除呕吐物,以避免恶性刺激,并用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营养价值稍高且易消化为主。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
(4)为防止脱水,应保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平时宜多吃一些西瓜、生梨、甘蔗等水果。
(5)呕吐严重者,须卧床休息。
(6)保持大便的通畅。
(7)呕吐较剧者,可在食前口中含生姜1片,以达到暂时止呕的目的。
妊娠剧吐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治疗及预防 免费索取妊娠剧吐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