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产时感染邪毒,或体虚感受外邪、或瘀血内阻、或伤食、或蒸乳,或血虚,以致邪正交争、气机壅阻、营卫失和而造成发热。
1.感染邪毒 产时接生不洁,或产道损伤,或产后衣裤不洁,外阴护理不当,导致邪毒入侵而致。
2.外感 产后元气虚弱,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时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因而发热。
3.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久而化热。
4.血虚 产时失血过多,或素体血虚,产后更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
5.伤食 产后脾运未复,饮食失节,运化失司,食滞内停,郁而化热。
6.蒸乳 产后乳络不畅或阻塞,以致乳汁不下,蕴阻乳络,久而发热。
【临床表现】
1 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
2 产前不节房事,或产后不禁房事,临产接生不慎,或滞产、难产、产创护理不洁,或失血过多,或当风感寒,冒暑受热,或情志不遂。
3 检查 3.1 产科检查:软产道损伤,盆腔炎性改变。 3.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呈炎性改变、血液及阴道或宫腔排出物培养有细菌生长。 3.3 超声波检查:对盆腔脓肿的诊断可提供依据。
4 应与乳痈、产后小便淋痛、血虚、蒸乳所致的发热相鉴别。
【诊断要点】
1.本病之诊断依据为发热见于产褥期,尤以新产后为多见,常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症。
2.本病须与内外各科疾病之发热,如痢疾、疟疾、肠痈等鉴别,其鉴别方法主要参合四诊及必要的检查。
3.产后一二日内,出现低热。此因产时过度疲劳与失血,使产妇处于阴血亏虚,阳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营卫失和而致低热,属生理性发热,不需治疗,而能自愈。
【辩证分型】
1.感染邪毒 产后持续高热,伴寒颤,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或多或少,色黯秽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
2.外感 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或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苔薄,脉浮。
3.血瘀 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苔薄,青紫黯,脉弦涩。
4.血虚 产后身热缠绵,汗出不止,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苔薄舌质淡,脉细数无力。
5.伤食 产后进食不当,或调补过腻,胃脘闷胀,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大便不畅,低热起伏。苔厚腻,脉濡滑。
6.蒸乳 产后发热,乳房胀痛,牵弓俩胁及腋,并有结块,乳汁不下。苔薄腻,脉数。
【分型治疗】
1.感染邪毒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30克 紫地丁15克败酱草30克 桃仁10克 苡仁10克 失笑散10克(包)丹皮10克 香附12克 延胡索12克肉桂3克 益母草3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瓜萎10克、生大黄10克。
2.外感治法:解表和营,祛风养血。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减。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地黄10克 象贝10克 杏仁10克加减:畏寒无汗者,加桂枝6克、苏叶10克;咽痛口干有汗者,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6克、牛蒡子10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生化汤加味。
当归1
产后发热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免费索取产后发热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产后发热病因病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