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缓解便秘的食疗食谱
产后便秘
产后子宫收缩,直肠承受的压迫突然消失而使肠腔舒张、扩大;产后卧床休息,缺少活动,胃肠运动缓慢;产后饮食精细,食物残渣少;产后疏忽调理大便或孕期便秘未能治愈等都是引起产后便秘的原因。产后便秘大部分引起肛裂,造成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和出血,如果因恐惧疼痛而产妇不敢进食,将直接影响产妇的健康。
中医认为“便秘”是产后三大症之一。分为气虚、血虚两种。血虚是因为分娩时失血过多,营血骤虚,津液亏耗或阴虚火旺,内灼津液,津少液亏,肠道失于滋润,传导不利而成秘结。调治宜养血润燥,可选四物汤加味;气虚是因为分娩失血耗气、气虚血亏,气虚则大肠传导乏力;气虚则津枯不能滋润而导致秘结。调治宜益气润肠,可选八珍汤加味。
产妇在分娩后,应适当地活动,不能长时间卧床。产后头两天应勤翻身,吃饭时应坐起来。两天后应下床活动。饮食上要多喝汤、饮水。每日进餐应适当配一定比例的杂粮,做到粗、细粮搭配,力求主食多样化。在吃肉、蛋食物的同时,还要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为不良情绪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肠胃蠕动减慢。
食疗方如下:
(1)葱味牛奶:牛奶250克,蜂蜜60克,葱汁少许。将葱汁、蜂蜜兑入牛奶中烧开,改用小火煮10余分钟即可。 能增液润肠,滑肠通便。产后便秘者可以选用,对习惯性便秘者亦有一定效果。
(2)香蜜茶:蜂蜜65克,香油35毫升。将香油和蜂蜜混匀,加沸水冲调服。早、晚各一次。能润肠增液,滑肠通便,对产后肠道津枯便秘者有一定疗效。
(3)紫苏麻仁粥:紫苏子、麻仁20克,粳米200克,白糖30克。将紫苏子、麻仁捣烂后加水浸搅,取汁放入锅内,加淘洗干净的米熬粥食用。可下气导滞,润肠通便,益气健胃。适用于产后便秘,由于食疗方中加有下气之紫苏子。对兼有腹中气胀者更为适宜。
(4) 炖参肠:海参、猪大肠各200克,黑木耳50克。葱、姜各5克,酱油10克,料酒50克。锅内放入水烧开,将发好、洗净、切成条的海参、大肠分别焯一下;将大肠放入锅内加水煮至五分熟,放海参、葱、姜、料酒、酱油,煮至海参、大肠酥烂后加木耳,再煮至木耳熟时即可。可养阴清火,益肠通便。用于产后阴血虚弱、虚火内灼、大便燥结者。
产后便秘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产后 便秘 食谱 免费索取产后便秘资料
上一篇:产后便秘的对症调理方案 下一篇:产后便秘的概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