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①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②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二、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
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
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
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三)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贫血一般表现为面色萎黄、指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头发枯黄、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色淡等。贫血者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吃富含高蛋白、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品及含铁丰富的饮食。有益的水果有苹果、大枣、荔枝、香蕉等。此外还应多食用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益于补养生血。
(四)中药治疗:用含有明矾(硫酸亚铁)的中药制剂是最对症的,如益中生血片等。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系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症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婴儿。钩虫病流行地区特别多见,程度也较重。其诊断标准为:
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Um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
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③血清(浆)铁小于10.7微摩尔/升(Umol/L)。
④总铁结合力大于62.7微摩尔/升(U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有参考意义,小于10%有确切意义。
⑤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十),铁粒幼红细胞小于15%。
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500微克/升(Ug/L)。
⑦血清铁蛋白小于16微克/升(Ug/L)。
⑧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克/升(10g/L)以上。
符合上述①和②一⑧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免费索取缺铁性贫血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3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3日快讯
- 增强四个意识 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