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新方案
新生儿窒息(产科),为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对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于对羊水胎粪污染的处理,过去认为,分娩前、分娩时或复苏时的胎粪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过去采用的方法是胎儿头娩出后,在其肩娩出前立即对胎儿气道进行吸引清理。但国外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此方法不能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过去对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分娩后一概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近年来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胎粪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儿,气管插管吸引胎粪不能减少MAS等的发生率,因此,对羊水胎粪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儿不再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同时,应强调使用胎粪吸引管。
近年来,人们对正压人工呼吸给氧浓度作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过去新生儿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用100%氧,近年来人们发现100%氧对呼吸生理、脑血循环可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国外不少单位对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应用100%氧和21%氧(空气)进行了临床和动物试验的对照研究,发现空气复苏能得到与纯氧复苏相近的效果,而且空气复苏减少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避免了由于高氧血症所造成的损害。但目前尚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推荐支持应用空气进行复苏。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推荐首剂量肾上腺素通过气管内导管给予,因为建立静脉给药途径需要时间,气管内给药迅速。但近年来研究显示,气管内给药如发挥作用,所需剂量远大于通常的推荐剂量,因此推荐静脉途径一旦建立,应尽可能静脉给药。为防止可能对心肌和脑功能产生的损害,在一般的复苏过程中已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同时,对早产儿的复苏和复苏后的处理国际儿科学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遍及全国的培训体系日渐完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在我国中西部20个省份实施,目标是确保在600个城市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项目启动以来已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在2007年雅典国际儿科大会上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截至2007年12月底,项目培训工作已覆盖223个市(地)和1270个县(市),累计培训26338人次。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100%,县(市)级覆盖率为94%。今年起,将会把培训项目拓展至乡镇级的基层医务人员,一个遍及全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体系正日渐完善。
针对中国乡镇医疗单位有限的条件,项目重新设计了培训课程,简化了对高端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在确保复苏效果的同时,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环境下的新生儿复苏工作,以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
新生儿窒息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新生儿窒息 治疗新生儿窒息 免费索取新生儿窒息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