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包涵体病流行病学
巨细胞包涵体病流行病学有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和流行特征。
1.传染源 病人和不显性感染者可长期或间歇从唾液、泪液、宫颈分泌物、尿液、精液、粪便、血液或乳汁中排出此病毒,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先天性感染:孕妇感染CMV后,通过胎盘将此病毒传播给胎儿,母亲在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以后再次生育胎儿受感染的机会较少或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传播的发生。
(2)后天获得性感染:包括①围产期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②密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经口感染,常经玩具传播给其他儿童。③经输血、器官移植感染。
3.人群易感性 年龄愈小,易感性愈高,症状也愈重,年长儿多呈不显性感染。CMV为细胞内感染,虽血中有抗体,也不能避免细胞内此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初次感染后,CMV很难被宿主完全清除。
4.流行特征 CMV感染普遍存在于人类,感染呈世界性分布。CMV有不同的病毒株,抗体不能保护患儿免受其它病毒株的感染。CMV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地区、经济状况有关,在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感染率较高。在10%~25%健康人唾液中,10%健康妇女的宫颈中、2%~5%孕妇尿中、1%新生儿尿中,1%~2%青年的血中可发现此病毒。60%~90%成人血液中可含CMV的抗体。首都儿科研究所(1987)用ELISA测定北京地区30岁以上正常人群CMV-IgG抗体阳性率为90%。
巨细胞包涵体病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巨细胞包涵体病 巨细胞包涵体病流行病学 免费索取巨细胞包涵体病资料
上一篇:巨细胞包涵体病概述 下一篇:巨细胞包涵体病发病机制是什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