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所致面瘫的预防
中耳有胆脂瘤、肉芽肿、粘连等情况时,彻底清除病变而不损伤面神经的关键是对面神经的定位。
(一)鼓室段:面神经鼓室段走行标志有卵圆窝、镫骨,匙突、 锥隆起、外半规管、咽鼓管咽口、上鼓室顶壁前部的骨嵴、Jacobson神经。
鼓室病变重,听骨破坏,标志不清时宜从鼓室前部操作。 应先在鼓室前方判明咽鼓管开口,其后上为鼓膜张肌半管,半管之后为匙突,匙突后方是面神经鼓室段起始部。镫骨上方的骨性隆起为鼓室段的后部分。 清除上鼓室病变时,应沿鼓室段平行方向,由后向前剥离,至上鼓室顶壁前部下垂的骨峙为止。 中鼓室病变,应从鼓室前部开始,由上向下,由前向后清除,从下鼓室后部向上,直达圆窗上缘。卵圆窗病变清除时,注意勿损伤其上缘的骨性隆起。如不易辨认卵圆窗时,应从匙突向后追踪鼓室段骨性隆起,可判定卵圆窗所在。若鼓室前部结构不清,可在鼓卿上找到一个垂直的鼓神经沟,向上追踪到匙突即可明确鼓室段所在。
(二)锥隆段:面神经锥隆段走行标志有外半规管、卵圆窗、镫骨、锥隆起、砧骨窝。
外半规管前下方是面神经锥隆段,锥隆段前下方是卵圆窗和锥隆起,镫骨后上方的骨性隆起即为锥隆段,砧骨短突所在的估骨窝内下方即为锥隆段。此段常见变异是向后向外构成一个襟形,重者可伸至后半规管的后方,居于鼓窦入口底部的后端。锥隆段正常位置比鼓室 段和乳突更靠外侧一些。如有襟形变异,则在暴露鼓窦或处理骨桥易损伤。
(三)乳突段:面神经乳突段走行标志有外半规管、咕骨窝、二腹肌峙、后半规管。
鼓窦表面解剖标志是外耳道后上方的三角区。如术中找不到鼓窦,可采取上鼓室进路,使用凿子时方向应与面神经走行平行。清除 乳突病变时可先自窦硬膜角及乙状窦前壁,由上至下,由后向前清除, 至乳突前部;即面神经后组气房时,可用小尖针从鼓窦入口底部,沿乳突段走行,朝乳突尖部清除病变。
(四)面神经隐窝:面神经隐窝是中耳后鼓室的一部分,是胆脂瘤常发部位。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进行手术不影响听力,但易损伤面神经。此隐窝在估骨窝下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上壁是砧骨窝骨质,外壁是鼓索神经,内壁是面神经乳突段。
面瘫预防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手术所致面瘫 胆脂瘤 肉芽肿 面神经的定位 免费索取面瘫预防资料
上一篇:久吹空调小心面瘫惹上门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