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巯丙磺酸钠(DMPS)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DMPS是BAL的钠盐,它由前苏联Летрунвкин(1951)合成。
理化性状:白色结晶状粉末,易溶于水,呈无色透明溶液,性质稳定,毒性低于BAL。DMPS肌内注射后30分钟血浓度达高峰,5~6h下降至2.4%,24h完全消失,重复给药无蓄积作用。DMPS进入体内后,其具有的两个-SH能将酶系统已结合的金属离子夺出,络合后自肾脏排出,以解除金属离子对细胞酶系统的抑制作用。
尿排铜及临床疗效:Konovalov(1957)首先报道应用DMPS治疗WD患者,疗效不明显。国内赵葆询(1964)以DMPS治疗5例WD患者,其使用DMPS 0.125g,肌内注射,每日2次,共注射10~50d不等,临床改善3例,2例无效。韩咏竹等(1998)应用DMPS治疗50例WD患者,采用5mg/kg,加入10%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每疗程6日,第一日q6h,第二日q8h,第3~6日bid,尿排铜从疗前平均(4.9±2.8)mmol/24h增至(41.9±2.3)mmol/24h 。胡纪源等(2004)采用DMPS治疗299例WD患者, DMPS 1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滴,每日一次,连用6d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尿排铜从疗前平均(4.9±1.7)mmol/24h增至(48.7±20.6)mmol/24h,较疗前增加约10倍,且绝大部分患者(78.9%)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肝豆状核变性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二巯丙磺酸钠(DMPS)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 免费索取肝豆状核变性资料
上一篇:Na-DMS及DMSA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下一篇:肝豆状核变性疾病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