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移植的常见适应症——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的原则是减少铜的摄入和增加铜的排出,以改善其症状。低铜饮食是指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1mg,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虾海鲜和坚果等含铜量高的食物。各种用于排铜的铜络合剂中青霉胺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能与铜离子络合,促进尿铜的排出。用前先作青霉素过敏试验,剂量为每日20mg/kg,分次口服。治疗期间应监测尿铜,通常在治疗第一年内要求每日尿铜排出量>2mg。一般在服药数周后神经系统症状可见改善,而肝功能好转则常需经3-4个月治疗。本药的副作用为药物疹、血小板减少、肾病、关节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视神经炎等。长期治疗也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如不良反应严重确实不能继续服用时,可考虑用盐酸三乙基四胺,剂量为每日0.5~2g,长期应用可致铁缺乏。近年应用另一高效铜络合剂,连四硫代钼酸铵(TTM),可与铜络合成Cu(MoS4)2自尿液排出,短期内即可改善症状。口服锌制剂可减少肠道铜的吸收,常用者为硫酸锌或醋酸锌。
本病应坚持终身治疗,如早期确诊,予以驱铜治疗,可防止肝脏和神经症状的发生,如已发生也可得到改善。未经治疗的病人多在症状发生后数年内死亡。发生暴发性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者,预后不良,仅仅切除脾脏等方法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目前只有肝脏移植是唯一能够彻底根植此病的方法,新的肝脏能够合成患者所缺乏的酶,能够将体内蓄积的铜代谢排出,同时可以去除硬化的肝脏,消除相应的并发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结论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肝病学界的普遍认同。对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者,即使尚未出现严重的肝脏病变也应考虑移植手术。原则上应在神经系统严重受损之前手术,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术后只可能缓解症状,完全治愈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应尽早选择这一最终治疗方法是明智之举。儿童患者多可采用亲属献左半肝的活体肝移植,对供体而言风险很小,而成人的左半肝也能满足患儿所需,这已是很成熟的治疗方法。
总之,肝豆状核变性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先进的科技和医学水平给无数患儿和他们的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愿所有患儿过上远离痛苦的生活。
肝豆状核变性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儿童肝移植的常见适应症 肝豆状核变性 免费索取肝豆状核变性资料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的鉴别诊断,并发症和预防 下一篇:肝豆状核变性常见问题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