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哆醇依赖性癫痫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D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也是婴幼儿期发病的难治性癫痫之一。该病在50多年前已被人们所了解,但其致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PDS发病率一般认为1:500 000左右,但实际发病率很可能高于此比例,可能有与很多临床病例未被明确诊断有关。本文就该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
1、病因学
维生素B6作为人类基本的营养物质以六种同效维生素存在于食物中,即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以及它们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各自5—磷酸盐,即磷酸吡哆醇(胺或醛)。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胺在肝脏需要通过磷酸吡哆胺(醇)氧化酶的作用而生成磷酸吡哆醛(PLP),仅有磷酸吡哆醛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发挥转氨、脱羧、调节基因表达等生物活性,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进一步研究PDS患者还发现,磷酸吡哆醛依赖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异常,导致如多巴胺、5—羟色胺、甘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及组胺等代谢异常。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及5羟吲哚乙酸水平降低,苏氨酸和(或)甘氨酸和(或)组氨酸和(或)丝氨酸水平升高,尿中草香乙酸水平下降。PLP还在糖原磷酸化、类固醇受体的相互调节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中发挥其生理功能,其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氨基酸代谢异常,也可能是癫痫发生及其它PDS的临床症状的病因。
早期学者研究认为该病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合成减少而致惊厥发作。GABA是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作用下,由谷氨酸脱羧而成。吡哆醇是GAD的辅酶,吡哆醇缺乏时,GAD活性降低,使GABA合成减少而发病。Goto等研究了PDS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及GABA浓度,结果发现脑脊液中谷氨酸及GABA浓度与应用吡多醇无相关性。故PDS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内GAD的活性无相关。
2、临床表现
PDS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在出生后数小时即出现难以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控制的惊厥发作。有些病例在出生前宫内即有发作,表现为宫内发作性活动过度与活动减少交替出现。出生后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或多灶性发作等多种形式发作,并常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及频繁发作,少数患儿表现为婴儿痉挛。有报道少数患儿十几个月后才出现首次痫样发作,临床须注意。癫痫发作可仅为该病的一种特征。大多数婴幼儿早期出现易激惹、尖叫、呕吐、腹胀、呼吸异常、循环障碍、酸中毒、窒息等临床表现。后期出现行为异常、肌张力异常(过低或过高),对声、光及触觉产生过度惊跳反应等临床症状。
癫痫常识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癫痫 癫痫常识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 免费索取癫痫常识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