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复杂刺激诱发的反射性癫痫
复杂性反射性癫痫是指由相对复杂的刺激模式引起的癫痫发作,属于高级皮层活动诱发的癫痫。由于涉及高级皮层的整合功能,从刺激到EEG放电或临床发作之间的潜伏期比简单反射性癫痫长。复杂反射性癫痫临床比较少见,但可能有些病例未被认识和诊断。
相同的。潜伏期为数分钟。发作类型为局部性发作,伴或不伴意识损伤。发作间期可见一侧颞区癫痫性电活动,与右颞区的关系更为密切。除音乐本身的特征外,由颞叶内侧边缘系统调节的情绪反应也参与发作机制。
病人应避免引起发作的音乐刺激。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或其他控制局部性发作的药物。
附病例:患儿男,9岁,2月前在一次与其父下象棋时连续赢了6局,结束起身后突然身体抖动,步态不稳,意识朦胧,继而摔倒,1分钟左右意识恢复,醒后无不适,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数周后在学校的数学课后又有一次类似发作。患儿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优秀。既往无惊厥史。家族中无癫痫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正常,常规EEG正常。24小时便携式EEG及Video-EEG显示背景活动正常,患儿每于玩手持游戏机或玩扑克牌时出现频繁的全导3.5~4Hz高波幅棘慢波发放,持续2~3秒,但未出现临床发作。观看画面快速切换的卡通录像及阅读时均不能诱发EEG放电。REM睡眠期偶见全导棘慢波发放。
此例患儿EEG异常放电及临床发作的诱因主要为高级皮层紧张而持续的思维活动,如弈棋、计算或玩手持游戏机时的快速识别反应等,可由多种思维活动诱发,诱发因素与出现发作或放电之间的潜伏期长,属于复杂性反射性癫痫。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癫痫 刺激 诱发 反射性 临床表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形似风湿痛的肢痛性癫痫 下一篇: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的分类(二)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