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应如何进食水果
正常人应科学地进食水果,如掌握好进食水果的时间、进食水果的量等,以达到营养保健的目的。
进食水果的时间
一般人习惯在饭后食用一些水果,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水果中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无须通过消化分解,直接进入小肠就可被吸收。而其他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如米饭、面食、肉食等,进入胃内需要经过1一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地从胃中排出。如果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等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水果在体内三十六七摄氏度高温下,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可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时间长了,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如果正餐吃的是一些富含钙质的鱼虾,饭后吃水果,尤其是含鞣酸较多的柿子、石榴、山楂、葡萄、黑枣等水果,鱼虾中的钙质就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结台生成一种坚硬的物质——鞣酸钙。这不仅降低鱼虾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影响胃肠的消化能力,甚至会发生腹胀、腹泻、腹痛、恶心、便秘等不适感觉。所以食用了海味后,应间隔2-3小时后再享用水果。
饭前空腹吃水果,也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苹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会刺激胃壁的黏膜,对胃部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儿童,饭前空腹吃水果,还会影响正餐的质量,长时间形成习惯,就会由于缺乏营养素而引起营养不良。因此,水果最好不要在饭前空腹以及饭后立即食用。吃水果的时间最好在饭后2小时或在餐前1小时左右。鱼虾和水果最好分开食用,至少应在吃过鱼虾2小时后再吃水果。
在英国有这么一种说法:“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点的是银,3点至6点的是铜,6点以后的是铅。”专家分析,“金银铜”之说换言之就是早上吃水果营养价值最高、晚上吃水果营养价值最低。其中的道理是,人在早起时供应大脑的肝糖耗尽,这时吃水果可以尽快补充糖分。而且,早上吃水果,各种维生素和养分易被吸收。日本园艺试验场的有关人士对此的解释是:“严格说来,水果什么时候吃都没有关系。但对吃不下早饭的人来说,吃水果却很容易,而且果糖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热量,给人体以必要的能量补充。除此以外,水果还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在气温较低的上午采摘的水果能更长久地保持新鲜度。中午气温较高,果实的部分养分有可能被树干吸收,所以,还是上午采摘的水果好。”
水果本身含有酵素,若想让酵素在身体内产生不同的作用,还要依据不同的水果而定,如:
香蕉:香蕉含有很高的钾,对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有益,同时香蕉可以辅助治疗便秘、小儿腹泻等,适合餐前食用。
菠萝:新鲜菠萝含蛋白酶,如果空腹食,菠萝的蛋白分解酶会伤害胃壁。有少数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宜在餐后食用。
柿子: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胶粉和红鞣质,早上空腹食用,胃酸会与之作用,形成凝块,即“胃柿石”,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宜饭后或晚上食用。
山楂:山楂无论是鲜果还是其制品,均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防暑降温、增进食欲等功效。但是不宜空腹食用,脾胃虚弱者、胃炎和胃酸过多者要少食。
红枣:红枣含有大量维生素C,故有“天然维生素C丸”的美称。但是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的人要忌食,建议餐前食用。
进食水果的量
人们每天都要吃水果和蔬菜,以满足营养的需要,但是,一天到底应该吃多少呢?
在计算水果的量时,不仅指的是新鲜水果、水果罐头,乌梅和干枣等没有添加糖或盐的果干、没有添加糖的鲜果汁也可包括在内;但添加了大量糖分的水果(如甜品)及脂肪含量高的水果(如椰子、榴莲和牛油果等)除外。具体说就是,一份水果约等于一个中型水果(如:橙、苹果)、1/4杯没有添加糖或盐的果干(如:提子干、乌梅干)、3/4杯没有添加糖的鲜果汁(如:连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正常人应如何进食水果水果养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孕妇应如何进食水果 下一篇:约会安眠,水果做红娘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冬吃荠菜有滋味
- 入冬天寒易保暖,干燥上火怎么办?
- 突发心脏不适 中医急救有妙招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