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
杨桃为酢酱草科杨桃属常绿小乔术或灌木植物杨桃的果实。杨桃的原产地说法不一,马来西亚及东南亚栽培历史很久,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都有生产,据称在汉代,由马来西亚传人,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杨桃的浆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质以7月开花,秋分果熟的为最佳,产量也最高。中秋前后为杨桃的旺产期。杨桃外观五菱形,未熟时绿色或淡绿色,熟时黄绿色至鲜黄色,单果重80克左右。皮薄如膜、纤维少、果脆汁多、甜酸可口、芳香清甜。
台湾的杨桃约于1800年从华南引人,也许更早随大陆移民携进,1935年日本人井芳次郎氏又从印度引进,1965年台湾农业推广中心复从印度尼西亚引入。
杨桃分为酸杨桃和甜杨挑两大类。酸杨桃果实大而酸,俗称“三稔”,较少生吃,多作烹调配料或加工蜜饯。甜杨桃可分为“大花”、“中花”、“白壳仔”三个品系,其中以广州郊区产的“花红”品味最佳。
食性
甘,凉。归肺、胃经。
功效
生津止渴,下气和中,开胃消食。
异名:桃、阳桃、五棱子。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
营养保健
杨桃含有充足的水分、碳水化物、蔗糖、果糖、葡萄糖、苹果酸、草酸、柠檬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
每100克杨桃可食部分88%,蛋白质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7.4克,膳食纤维1.2克,维生素A3微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0.7毫克,维生素C7毫克,维生素E毫克,钙4毫克,磷18毫克,钾128毫克,钠1.4毫克,镁10毫克,铁0.4毫克,锌0.39毫克,硒0.38微克,铜0.04毫克,锰0.36毫克。
1、血脂作用:杨桃能减少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2、滋养保健:杨桃中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丰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水分,生津止渴,并使人体内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消除疲劳感。
3、促进消化:杨桃果汁中含有大量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能提高胃液的酸度,促进食物的消化。
4、没容祛斑:杨桃含有果酸,能够抑制黑色素的沉淀,能有效地去除或淡化黑斑,并且有保湿的作用,可以让肌肤变得滋润、有光泽,对改善于性或油性肌肤组织也有显著的功效。
此外,杨桃可消除咽喉炎症及口腔溃疡,防治风火牙痛。
饮食调养
用于感冒发热、口渴、小便色黄、便秘味臭、呼吸不畅、面红目赤,甚而全身肌肉作痛、骨节酸疼、皮肤虽有汗出,但不能淋漓畅快。此乃肺胃热气,可频频食用杨桃,自然呼吸调畅,热降痛减,大小便恢复正常,不适症状亦消除。
1、用于咽喉痛:杨桃2个,生食,每日2次。
2、用于脾脏肿大:杨桃5个,捣烂绞汁,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
3、用于风热咳嗽、咽喉痛:杨桃2个,榨汁,崩大碗60克,榨汁。两汁混合饮,每日2-3次。
4、用于石淋、砂淋:杨桃5个(切碎),蜂蜜30毫升,加适量清水,煎汤服用,每日2次。
5、用于小便热涩、痔疮出血:鲜杨桃3个,切碎捣烂,用凉开水冲服,每日2次。
6、用于疟疾、脾脏肿大:杨桃1000克,捣烂绞汁,小火煎至膏状,停火冷却后拌入白糖500克,装瓶备用。用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7、用于美容:将杨桃捣烂敷面,每次10-15分钟,这样有助于消除黑斑及黑色素。
药膳食疗
拔丝杨桃:杨桃2只,自发粉(或面粉)1杯,糖5匙糖胶(或麦芽糖)2匙。做法:杨桃洗净去硬边拭于,切厚块。自发粉中加入3/4杯水拌成脆浆,杨桃块放入沾满脆浆,用热油炸至金黄酥脆,捞起沥油备用。用少许油慢火把糖、糖胶、半杯水煮至浓稠近乎起胶,熄火,放入炸脆的杨桃拌匀即可。
饮食注意:杨桃性寒,凡脾胃虚寒或有腹泻的人宜少食。
杨桃的吃法
将杨桃清洗干净,然后用刀削掉五个菱角,只需要削掉较薄的菱即可,不要把整个菱角全部削掉,那样的话整个杨桃就剩不了多少了,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五角星片,就可以食用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 入冬天寒易保暖,干燥上火怎么办?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