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藏医药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著名的现代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和土登次仁师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卷》的历史部分中记载,世闻祖先梵天王以对人类的同情心,教给人们用开水治愈消化不良证。据此推断,人类最初的病是消化不良症,原始人最初的药是开水,最初的医生是梵天王。原始社会的吃喝纯系粗糙食品,人们得消化不良症者很多。后来人们找到了使用火的方法,对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经过用火烧或煮,甚至取暖的方法,不仅预防了消化不良症,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开水对增加身体热量,能帮助消化,还对其它疾病的辅助治疗也有益。
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西藏是最初的人主涅赤赞布即将就座王位量,提出的六条疑问中,第五条是说有毒。贤者自拉·嘎玛由德说:吐蕃有毒即有药一事。《论波嘎唐》中记载,当时吐蕃人民不仅已经知道,植物、动物、矿物、等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知道可以直接解毒的方法。佰祖释迦牟尼来到世间的同时,西绕米吾其的嫡子之一阶普赤西专事医疗,讲授了《素界涅布母那布》《素它布介布母差我》《素吉门布母嘎布》《素结朵吉》等,许多医学理论,以及为人类治疗疾病记录。
公元一百年左右,农田牧业生产上得到发展,从人们发明了搅乳提炼酥油的方法后,学会了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等方法,又找到一些新的药物来源。
吐蕃王朝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公元254-374)时,藏王把自己的公主意吉锐恰嫁给天竺的医学家碧棋嘎妻,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童给妥觉间,双亲和天竺医学家碧嘎拉孜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胜经》、《食经》、《药物经》、《放血火炙经》、《医械工巧经》等,童给妥觉间样样精通,成了名医。担任藏普拉妥妥日年赞后半生及赤年松赞前半世的太医。从此,童给妥觉间的五代父子相传,担任过第二十九至三十三代藏王的太医。约(公元七世纪)藏王囊日松赞时,从汉地吸收了一些医学及天文历算方面的知识,虽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说明从那个时候起,已经找到了吸收其他医药学的长处、使本民族医学得到发展的道路。
公元617年,法王松赞干布诞生。根据他崇高的意旨,屯米桑布扎派往印度,学习梵文及印度文化,返回西藏后,改革原来的藏文字体和音意,新创了如今众所周知的完整藏文,对西藏的所有文化,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元641年风地唐太宗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来了大量的祖国中医医学书籍,其中有中医医典《医疗大全》、《头伤医治简述》;印度医生带来《布夏母本、子本》。并且,内地和印度以及西藏的翻译家们把这些医学书籍翻译成藏文,三位医生经共同商讨新编了医学论著《无畏的武器》共七卷。 藏王美阿匆(赤德祖旦),从内地、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堆布等地邀请九大名医来藏,传播各地的医疗技术。
公元710年,红从太子江擦拉文从长安迎取唐高宗之女金城公主时,再次从内地带来了《王药珍》等许多医药理论经典。
公元708年出生的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精通各种文化,尤其是医学。他从事医学一生,做了无数利众事业,当时在我们西藏祖先们所创造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冲(今新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