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学诊断之脉诊
壮医脉诊为壮医按诊的内容之一;壮医脉诊是通过按脉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脉诊的原理,壮医主要用龙路、火路理论进行解释,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沟通人体天、人、地三部,为“魄”、“勒”运行通路,也是毒邪内侵途径,而壮医脉诊所选用的部位,正是龙路、火路较浅表的分支,故通过脉诊,可以测知人体正之亏盈,毒之轻重。壮医常用的脉诊法有下面几种。
1.三指四肢泳诊法
三指四肢脉诊法指以手三指布成品字形,分别按四肢一定部位脉搏,从而诊断疾病。壮医三指四肢脉诊法,据调查主要流传于广西柳州、河池等壮族地区。初步的验证,认为对诊断风湿痹证腰痛、胸痛、谷道“咪叠”、“咪胴”炎症、水道淋证、妇科痛经、花肠疾患等意义较大。
2.单指脉诊法
单指脉诊法流行于广西左右江壮族地区。单用右手中指诊脉以察病。
(1)诊脉部位
亦取上肢内侧脉搏,但仅用单指而非三指。方法与三指诊法基本相同。
(2)临床意义
单指诊脉法以脉象的缓急等诊察疾病的寒热及病之进退,还比较注意诊脉部位皮肤温度,以此判断热脉与冷脉。
3.六指同步桉诊法
即双手食、中、无名指同时切按天、人、地三部之脉,据天、人、地三部脉象的变化诊察正之盛衰,毒之轻重以及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功能状态。
4.三指定位法
医者以左手诊病者右手,右手诊病者左手之脉。先将食指按在攀后高骨后缘,再按顺序布好中指和无名指。左手食指候咪心头;中指候咪叠;无名指候咪腰。右手食指候咪钵,中指候咪隆、咪胴,无名指候味腰。脉象有浮、沉、大、小、平、快、慢等七种,其中以平脉为正常脉,其余六脉为异常脉,如咪钵部脉浮有力提示为痨病;咪腰部脉浮大有力提示咪腰有热毒。
5.中医脉诊法
随着文化的传播及不同民族医药体系的交流,壮医药也吸取了部分中医药成分,部分壮医在进行脉诊时不同程度地采用一些中医脉诊法以察脉,以帮助诊断。至于中医脉诊法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有关的中医书箝,在此不作焚述。
从前面所述来看,壮医脉诊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取脉位置、布指方法、脏器配置等都各不尽相同,但在临床意义上,都有共通之处。一般而言,无论何种脉诊法,皆以脉和缓有力,不急不播,往来流利,节律均匀为正常脉。不论何种诊脉法,若之脉急数,多为热毒火毒所致之热症,属阳证;脉缓慢多为寒毒阴邪内积,属阴之证;脉按之有力者为毒盛正旺;脉应指无力主虚逆;若脉微欲绝,冷汗淋滴者,主危候;脉往来不畅,甚则间隔,或节律不整,为有淤毒。壮医进行脉诊,都注意这些规律。另外,三指脉诊法,取脉部位繁多,配属脏器繁杂不够规范,对于其原理、推广应用价值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壮医学诊断之探病诊法 下一篇:壮医辨病与辨证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