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学奇特的卫生民俗鼻饮
在壮族地区,流传着一种洗鼻及雾化吸人以防病的方法,即煎取某些草药液令患者吸入洗鼻,或蒸煮草药化为气雾,令患者吸人以预防一些时疫疾病。这种方法,古代称为“鼻饮”。鼻饮在古越族中流传,史、志书多有记载。最早见载于汉代的《异物志》:“乌浒,南蛮之别名,巢居鼻饮。”此后,历代文献也有所记述。北齐《魏书》曰:“僚者,其口嚼食并鼻饮。”后晋《旧唐书》说:“乌浒之俗,相习以鼻饮。”明《炎缴纪闻》亦说:“越人……凿齿,鼻饮。”《广州记》载:“南方乌浒人以鼻饮水,口中进啖如故。”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对鼻饮的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邕州溪峒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以瓢盛少水,置盐及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窃,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导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饮时必口噍鱼酢一片,然后才安流入鼻,不与气相激。既饮必噫气,以为凉脑快膈,莫若此也。”在这里,周氏既指出了鼻饮流传的地区一“邕州溪峒及钦州村落”,正是壮族先民聚居的地区,同时也记述了鼻饮液的配制法、饮服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出了鼻饮具有的医疗价值一“凉脑快膈,莫若此也”。这就说明了鼻饮为什么在壮族地区长期相习流传的原因。广西炎热多雨,湿热地气和动植物腐臭之气混合成为摩毒,“历代号为瘴乡”。作为这里的土著民族,为了生存,势必要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抵御瘴毒和防暑降温的方法。从鼻饮的医疗价值来分析,从鼻饮液中加入山姜汁等药物来看,这种奇特的卫生民俗,应是壮族先民们所创造,并为民间壮医所总结的一种主要针对瘴疾和中暑的防治方法。它虽然被某些文人流官视为愚俗,但其医疗方面的作用,则是不可忽视的,包含着物理降温和粘膜给药等科学因素。至今壮医使用的洗鼻及雾化法,对鼻病、喉病、呼吸系统病症,都有一定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壮医学奇特的卫生民俗鼻饮 卫生民俗鼻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壮医学早期的卫生防病意识 下一篇:壮医对瘴气的预防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