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学的剂型有哪些?
(一)煎剂:又称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煎剂具有很多优点,如能适应临床需要,可随症加减处方;可充分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和特点;吸收快,奏效迅速;溶剂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等。但煎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特别是儿童难以服用;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以水煎煮,不易提取完全。
(二)散剂: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未状剂型,其表面积较大,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也能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此外,因其制法简便,剂量可随症增减,当不便服用丸、片、胶囊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但由于药物粉碎后其表面积较大,故其嗅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动性等也相应地增大,使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所以一些腐蚀性强及易吸湿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散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及外用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方散剂。按药物性质不同,可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共溶成分散剂。按剂量可分为剂量型散剂与非剂量型散剂。
(三)膏剂: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此类剂型的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的作用,也可以透过皮肤或黏膜起全身作用。外用膏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橡胶剂三种。
(四)丹剂:丹剂系指表与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炼制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汞化合物。丹剂按其制法有升丹和降丹之分。升丹中最常用的是红升丹和黄升丹;降丹中常用的是白降丹,又称降药、白灵药、水火丹等。丹药按其色泽又可分为红、白丹药两大类型。瑶医使用丹药,主要应用于外科,起到提脓、去腐生肌、燥湿、杀虫等功用,治疗痈疽、疮疖、疔、瘘、瘰疬等。丹剂特点是用量少,价廉易得,药效确切,用法多样化,可制成散剂、钉剂、药线、药条和外用膏剂。
(五)丸剂:丸剂俗称丸药,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赋形剂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丸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溶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故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对毒性、刺激性药物,通过赋形剂调节制成丸剂,可延缓其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丸剂在制备中不仅能容纳固体、半固体药物,还可以较多地容纳粘稠性和液体药物。贵重、芳呑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麝香、牛黄,苏合香等宜制成丸剂使用。丸剂还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但丸剂亦有缺点:例如服用量较大,小儿服用困难。制作技术,其溶散时限难以控制。并且丸剂多用原材料粉碎加工制成,生产流程长,易受微生物污染,使丸剂生霉长菌等。丸剂按赋形剂不同可分为水九、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及蜡丸等。按制法不同可分为泛制丸、塑制丸及滴制丸。
(六)酒剂:酒剂又名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休剂型。药酒多供内服,并可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酒甘辛大热,能通血脉,行药势,散寒,含微量醋类、酸类、醛类等成分,气味醇香特异,是一种良好的提取溶剂,药材的多种成分皆易溶解于白酒中,故某些用丁治疗风寒湿痹、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的方剂,制成酒剂应用效果更佳。但儿童、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瑶医学的配伍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瑶医学之风打分类理论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