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学的理论体系
一、发病
每种医学(包括西医学)都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理论作依据和指导,才能赖以生存和发展。瑶族医学也不例外,她既然能不断发展,流传至今,造福人民,毕竟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瑶族以前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这些用以指导本民族中的医药理论未有人以文字形式进行总结,更缺乏专著。瑶族民间医生以盈亏平衡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
瑶医看病大多是审症而不是诊断某病,盈亏平衡理论揭示了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不但要求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盈亏平衡,亦要求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平衡。瑶医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平衡是根本,平衡是关键,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身体健康失去可能。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瑶医审症治病的方法是根据机体不平衡之所在,采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调整或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从而使病体恢复正常。瑶医认为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如脑出血、血山崩等。同样,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如贫血、眩晕、腰痛、哮喘、心悸等症,这些症候大都由于某些脏腑的亏虚引起。在审症的基础上,瑶医用药的原则是盈则消之,亏则补之。瑶医将药物分为风药及打药两大类,对于盈症的治疗,用打药为主;治疗亏症,则以风药为主。临床具体运用时还根据不同脏腑的盈亏,选用不同的打药及风药,有时是风打两类药合理配伍,使药力更专更宏。
中医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这里指的是在重病的情况下,而在一般情况下,瑶医认为肝湿热(盈),肾阳不足(亏)会患胆道系统或泌尿系统结石病。瑶医根据盈亏平衡理论,将常规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破石软坚、清热利尿为主改为补肾壮阳为主的治疗方法,往往收到理想的效果。瑶医应用盈亏平衡理论指导治疗精神分裂症亦收到可喜的疗效。那些哭笑无常、狂躁妄动、弃衣而舞、不避亲疏的病人,瑶医认为是由于邪盈而致邪火攻心,上扰神明之故,治宜消邪气,清心火,定神明。在用药方面则以打药为主。那些沉默寡语,神志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者,是由于阴痰内阻(瑶医把痰分为阴痰及阳痰两种,看得见、吐得出的是阳痰;看不见、吐不出的是阴痰),心脑失养(即亏)所致,治疗上以补心脑、养心神为主,正气充盈则阴痰自消,用药方面以风药为主,以此法治疗的患者,所需疗程短,一经治愈则不易复发。对于乙型肝炎、特别是迁延型肝炎,瑶医认为是由于肝气不足(即亏)所致,摒弃了中草药一贯使用的清热解毒方法,而重用滋补肝气的十全大补(草药名)的治疗方法,往往取得显著的效果。
瑶医盈亏平衡理论的另一重要内涵是人与大环境的关系。瑶医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机体与周围的环境要保持相互的盈亏平衡,才能少生病增健康,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或是破坏了),人就会生病,所以在治病时不能忽视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盈亏平衡。如秋季天气久旱无雨,易引起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瑶医常用罗汉果炖猪肺等以润肺来预防及治疗,多能收效。又如冬春天气久雨不晴,气候潮湿,人们患病多有“湿气重”的表现,即是湿盈,湿盈就会引起寒湿凝滞,寒湿凝滞常引起风湿病,故在岭南冬春季风湿病为多发病,瑶医常用祛风除湿、活血散寒的草药煎水薰洗或药浴,以消除机体内盈余的寒湿来预防或治疗风湿病。瑶医注重调节机体与自然界的盈亏平衡还表现在冬补夏消春燥秋润的饮食特点,这样就能使身体内部及机体与周围环境盈亏平衡,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瑶医还认为,一年四季的更替,每月月亮圆缺的变化,昼夜的不同对人体盈亏平衡都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治病投方的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上常根据季节的不同,月亮圆缺及昼夜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网站搜索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ABCDEFGHIJKLMNOPQRSTWXYZ
[中药方剂]ABCDEFGHIJKLMNOPQRSTWXYZ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6632396
- 客服QQ:747650053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663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