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药简介
侗医聚居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较多,而且侗族有绿化部境的传统美德,因此侗族居住地区植物品种多,药源丰富。据1986年药物资源普查结果,药用植物达千余种。目前调查搜集的侗药有687个品种,整理出书的有134个科属294个品种。这些药物绝大部分是野生植物,对一些贵重或稀有的植物药也进行家种,外来药比较少。
侗药蕴藏量大,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尤其是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法的药物,应进一步地进行开发研究,搞好临床观察和剂型改革。侗族医药在历史上曾对侗族的生存、繁衍作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侗药人员在侗族地区不但语言相通,而且了解民情,医药收费低廉,甚至不收费,是侗族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医疗力量。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侗药知识得到不断积累,由单方发展为复方,酒药、膏药、丹药、散药均有,从药物组成配伍制剂方面看,已能适应临床需要,药物与医疗共同得到了发展。
侗族医药不分家,行医的人既行医又采药,所用药物多数是自采、自制、自用,而且所用药物多为鲜品。这是气候温和、药源丰富的侗族地区的特点。侗族居住地区的大多数药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花类药物在开花季节采集,果实及种子多在成熟时采集,树皮及根茎类药物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侗药的加工炮制方法简单,用药疗效高,而且具有能降低药物毒性,发挥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一般对根茎、叶类药物洗净、晒干、切片备用;果实、种子类药物临用时打碎使用;花类药物不作加工。但有下述几种制剂,其加工方法如下:
丹药
丹药炼制的基本操作与中药方法大致相似,一般侗医不会炼丹术,只有少数侗族名医世家才会炼丹,如榕江县老侗医杨希荣提炼的一种丹药,治疗颈淋巴结核,疗效非常好。
膏药
膏药可根据用药的不同目的进行提炼,如风湿药膏、跌打药膏、疱疮药膏等。药膏的基质是桐油或菜油。配制时,将油置于火上熬至起青烟,再熬至药成暗红色时,离火过滤除去药渣,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加入所需要的药物,搅拌均匀,冷后放入器皿中备用。
酒药
酒药是将配方药物备齐,切片称量后,加入高度白酒,5~7天后,作内服或外用。侗药以酒提取的方法使用比较普遍。用55%白酒浸泡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比较科学,在设备困难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对能溶于水并溶于乙醇的有效成分,都能提取出来。
粉剂(散剂)
粉剂是将药物先切成饮片,碾成细粉,根据处方将各种药粉配伍制成各种散剂,如疳积粉(散)打刀烟打刀烟多用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八角枫,博落回,雷公藤等药物。其制法是将药物的根茎枝条切片约60cm长,一端置于火中燃烧,待其将呈炭时把未烧的一端置于柴刀背上,烧过的一端向上,茎中流出黄黑色糊状液体,再将其平放于火上收汗(蒸发一部分水分),将糊状物收集于瓶中备用。此类药物多作外用。
打刀烟
打刀烟多用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八角枫,博落回,雷公藤等药物。其制法是将药物的根茎枝条切片约60cm长,一端置于火中燃烧,待其将呈炭时把未烧的一端置于柴刀背上,烧过的一端向上,茎上流出黄黑色糊状液体,再将其平放于火上收汗(蒸发一部分水分),将糊状物收集于瓶中备用。此类药物多作外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