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中的疾病分类及诊疗
傣医将疾病分为四大类,即热病类、斑疹类、痹病类及毒病、血病类。现就每类疾病举例说明如下:
热病类
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其它精神症状。
如:高热谵妄
临床表现:高热、谵妄。热势愈高,意识障碍程度越严重,极少数病人可在体温下降后出现意识障碍,并有间歇清醒。患者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有时表情淡漠,喃喃自语。
治疗方法:清热镇惊,化痰开窍。
处方举例:南山藤全草10克,冼碗叶根10克,弯管花根10克,荜茇菜根10克,黑面神根10克,胆南星10克。以上诸药米汤煎服,或水煮后加米汤服,一日三次。
斑疹类
此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身体任何部位皮肤出现斑疹、丘疹等皮疹,皮疹灼烧疼痛或奇痒难忍,瘙抓后引起感染出现渗出液,有时伴有高热。不包括麻疹、水痘、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
如:湿疹
临床表现:起病较快,皮疹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面部、生殖器及肛门等处。初起患部皮肤潮红,肿胀,发痒,继而出现较小的丘疹、水疮,密集成片,瘙痒剧烈,常因搔抓破损而渗液,形成糜烂结痂。有时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处方举例:黑面榕根10克,刺莞菜根10克,野扁豆根5克,老虎楝5克,鸭子皮(干)5克,苦参10克。诸药晒干研细,开水送服,日服3次。
痹病类
此类疾病病种繁多,涉及面广。特点是患者全身关节疼痛,有的伴红肿畸形,活动受限,全身或局部浮肿,疼痛,呕吐,泄泻,消瘦乏力,久病体虚等。
如:行痹
临床表现:全身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安,关节屈伸不便,动则痛剧。有的伴红肿发热。
治疗方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处方举例:南千斤藤块根、青菜籽、野香橼花根、虾子花叶、鸡矢藤各20克,鸦片1克,姜黄15克,黄姜15克。诸药晒干研为细粉,加酒润湿后揉擦患部或全身,一日3次,连续数日。
毒病、血病类
此为傣医一类症候群的总称。凡属化脓性炎症;咳、喘、衄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及结石等,均属该类症候范围。
如:咽痛
临床表现:发热身痛,咽痛,吞咽困难,扁桃腺红肿,口渴心烦,便秘溲赤。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泻火。
处方举例:老虎楝根、黑面神根、旋花菜根、四棱豆根各10克。以上四味,米汤磨服,日服3次。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傣医 傣族医学 热病 斑疹 痹病 血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