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一种源于口腔的上行性感染,通常由可累及腮腺管口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典型的感染发生于因进食少或因服用抗胆碱能类药物而口腔干燥的老年人或慢性病人,以及全麻后的病人。见有发热,寒战和单侧腮腺疼痛和肿胀;腮腺坚硬且有触痛,其上方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压迫腮腺使脓液从腮腺管流出,涂片后往往可见成堆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若致病菌为耐甲氧苯青霉素菌株,则选用耐青霉素酶青霉素或万古霉素;若由其他细菌引起,则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革兰氏染色和培养的结果。补充液体和口腔卫生很重要。若不能引流或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可能需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三)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四)其它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 如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柯萨基病毒A组和B组、甲型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炎。确诊需借助于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学分离。
治疗
化脓性腮腺炎治疗:
1、全身治疗 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其它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应给予高营养物质,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局部治疗 在脓肿形成前,可配合热敷、理疗以促进炎症吸收或加速炎症局限化脓;可饮用酸性饮料或口服1%毛果芸香碱以增加涎腺分泌。
3、腮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如全身症状不严重,只需门诊治疗,无需住院。中医可做为辅助治疗。
如何区别流行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仅限于一侧腮腺肿大。腺体表面皮肤红肿,周围边缘界限清楚,按触时有波动感,压痛明显,挤压腺体时腮腺管口有脓液流出。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在机体抵抗力减低的情况下。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的病史。大多是两侧腮腺都肿大,腺体表面皮肤无红肿,无波动感,轻压痛,挤压腺体时腮腺管口无脓液流出。
化脓性腮腺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 免费索取化脓性腮腺炎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化脓性腮腺炎概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