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痛经后该如何调养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常用药用玫瑰泡茶喝可调经止痛,效果最明显。
患痛经后的调理方法:
1、悦心畅志安定情志:痛经病人大多具有精神紧张、恐惧的心理变化,每至月经来临而加剧精神负担,作为这一类病人,自己要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摒除不良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月经来临之时更要维持良好的心境,否则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抑郁等,会直接影响脏腑气机,加重病情,不利康复。”尤其是青春期妇女,由于对自身生理知识,月经的来潮等不了解而易造成精神负担,可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月经生理知识,解除疑惑,以消除精神负担。对于精神负担过重者可采取移情易性、自我暗示、动形怡神、怡情畅神等方法进行自我调养。
2、注意卫生驱除病邪:某些痛经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所造成的。如经期性交、外阴不洁、细菌上行感染等所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结核等。因而讲究个人卫生,特别是月经期的卫生,对于痛经的康复有着很大帮助。一是要绝对禁止经期性交、坐浴等。二是勤洗外阴部,平时注意冲洗阴道,勤换洗内衣、月经带,月经垫要清洁、消毒,以杜绝细菌上行感染。
3、饮食有节识病用膳:俗话说:“十分病,七分养。”在这七分调养中,饮食调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合理的饮食,不但能增强体质,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而且能促进疾病的恢复,痛经病人在调养过程中,要针对自己的病情选用和调配饮食。一般来讲,痛经病人不宜食用寒凉、酸涩的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温热、行滞的食物,如牛羊肉、荔枝、生姜、橘子、萝卜、茴香、川椒、山楂等。再则要依据痛经病的证型合理选用和调配食物。气滞血瘀性痛经,可食用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橘子、丝瓜、大萝卜、山楂、荔枝等;寒湿凝滞性痛经可食用具有温经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茴香、肉桂、牛羊肉、核桃等;气血不足性痛经,可多食用具有补气养血的食物,如大枣、鸡肉、胡桃、黑豆、动物肝脏、龙眼肉、山药、海参等;肝肾不足性痛经,可多食用具有补益肝肾的食物,如枸杞、桑椹、海参、莲子、大虾、鳖等;阳虚内寒性痛经,可多食用补肾助阳散寒的食物,如麻雀、韭菜、肉桂、茴香、狗肉、动物肾等。
4、劳逸适度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是说痛经病人,不要过度劳累,也不宜久逸不劳,不作运动,主要是掌握适度。适当活动的本身,就能帮助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可是月经期要适当多休息,保持体力,以增强抗御疼痛的能力,但也不宜久卧不起,反而耗伤正气,不利经血的顺利排出。起居有常是说痛经病人也要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不要因为疼痛而卧床不起,进食也无定时,终日无精打彩,昏昏沉沉地过日子。
痛经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