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简介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骼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多系血源性感染。其他尚有外伤或邻近软组织感染而蔓延所致。西医主要使用抗菌素及手术疗法,但久病患者,致病菌对抗菌素已不敏感,骨质破坏形成死骨死腔、瘘道流脓反复不愈,实为骨科难治病之一。
在中医学中虽无骨髓炎之病名,但对本病早已有认识。如在《灵枢·痈疽》篇,将涉及股胫(本病好发部位)的痈疽,命名为股胫疽,指出“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表明脓液涉及骨髓。隋《诸病源候论》中把本病分为“附骨痈”和“附骨疽”两类,从本病以血虚寒凝多见而论,一般可归属于“附骨疽”或“流注”之中。在《千金要方》、《外科正宗》等著作中均载有“附骨疽论”,《疡科心得集》描述本病的病因症候更为详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随患病部位而异,尚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大腿外侧称“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称“咬骨疽”;破溃出朽骨的称“多骨疽”或“骨胀”;发于足踝的称“穿踝疽”;窦道多支经久流脓的称“蜣螂蛀”等。在治疗上,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疡科会粹》中即总结了一套包括洗药、拔毒、去死肉、去腐骨、开口除脓、贴膏、收口、生肌等在内的外治之法,对今天临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代报道,在5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探讨用中医药治疗本病,1960年出现了用中医药治疗骨髓炎数十例的临床小结资料。在70年代,太量发掘民间单方验方时,各地有不少有关中草药治疗骨髓炎的介绍,80年代后,在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更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消、托、补”的优越性和西医手术清创的效应,进一步巩固和肯定了疗效。特别是在山西、新疆等地还开设了专治骨髓炎的专科医院。近年来分别发表了6200例及300例的临床报道,治愈率、分别为88.6%、95%。对本病的治疗既有辨证论治的内服汤剂,又有独特的外治及处理瘘管死骨的方法,疗效显著,有的资料报道治愈率高达95.3%。然而,各地治疗用药,大都是采用自拟或自制的成药,涉及方药过于繁多,且临床资料大都无对照组,也少见开展现代药理药化等实验研究的报告。今后当在此临床基础上,深人开展实验研究,寻找出高效、速效的内服方剂及外用药剂,以利于推广运用。
化脓性骨髓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化脓性骨髓炎 附骨痈 免费索取化脓性骨髓炎资料
上一篇:脓性骨髓炎主要病机 下一篇:化脓性骨髓炎应该如何预防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