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辨治
本病为咽部有干、痒、隐痛、异物感为主症的疾病,亦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有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不易治愈之特点。病因有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转为慢性咽炎,鼻、扁桃体炎症,口腔、牙病,或烟酒、辛辣、粉尘、化学气体刺激等;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引发本病,以及职业因素(教师、演员等用嗓工作者)等引起本病发生。病理改变可见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以咽黏膜慢性充血、肥厚、淋巴滤泡肿大,或咽黏膜萎缩变薄为特征;按病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三种类型。一般通过症状与体征即可诊断。
本病属于中医学“嗌干”、“咽燥”、“梅核气”等证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金郁之发,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李梴《医学入门》云:“风燥咽喉干枯,常如毛刺,吞咽有碍”,“火炎上攻,咽膈干燥。”总之,本病是指咽部干燥,失其润泽的证候,病机多为津液布散失常,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因咽上与口鼻,下与肺胃相通连,故与肺、胃等脏腑有关。治疗当以养阴润燥为大法。辨证分以下3型治疗。
阴虚火旺型 由于久咳失治,肺热伤阴,或热病后,胃阴耗亏,虚火内生,上灼咽窍而致。症见咽干急痛,有异物感,发痒干咳,痰黏量少,午后烦热,脘灼口干。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细数。治宜养阴清肺,舒利咽窍。方选养阴清肺汤化裁,药用玄参、麦冬、生地、青果、山豆根、射干、牛蒡子、桔梗、贝母、薄荷等。
痰阻血瘀型 由于肺肾阴虚,内火偏旺,炼津为痰,阻滞于咽,脉络不通,咽失润养而致。症见咽干涩痛,痰质黏稠,咯痰不爽,喜咳恶心,甚则肿甚,滤泡增生,声音嘶哑,潮热腰酸。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数。治宜养阴清热,活血化痰。方选桑杏知柏汤,药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知母、黄柏、板蓝根、丹参、赤芍、马勃等。
阴虚津枯型 由于肺胃阴虚,日久化火,津液枯竭,不能上乘,咽喉失养而致。症见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后痛缓,有异物感,夜间多梦,耳鸣目眩。舌质红,苔干少津,脉象细数。方选生脉饮加味,药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百部、百合、黄芩、山栀、白茅根、竹茹等。
亦可选用名医巫君玉的野蔷薇根汤(鲜野蔷薇根50~100克,洗净,劈成粗块,煎汁,频饮);朱良春的慢性咽炎散(炙僵蚕、炙全蝎、黄连各8克,炙蜂房、金银花、代赭石、生牡蛎各12克,玉蝴蝶6克。共研极细末,分作20包备用,每次1包,日服2次,饭后2小时用生地、麦冬、玄参各6克泡茶送服)。
慢性咽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咽炎 辨治 免费索取慢性咽炎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