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宫颈癌的认识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妇女所患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其好发年龄为40~59岁。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高发区(>30/10万)如美国的ELpaso拉丁人,哥伦比亚的卡利、巴西的Racife等;中发区(15~30/10万)有美国的ALameda、巴西的Saoqanlo、罗马尼亚的Timis、波多黎各等;低发区(15/10万)如日本的Miyagi、芬兰、加拿大、以色利等。在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从内蒙古、山西、陕西经湖北、湖南到江西,形成一个高发地带,山区患病率是平原的3倍。由于我国重视妇女保健,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医疗的提高,亦相应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根治率。
中医对宫颈癌的认识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早2000年以前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已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瘰聚”的记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所曰:“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少腹弦急或苦绞痛……令人气急乏力,腰背痛连胁……”等有关描述,与现代临床上所见宫颈癌的晚期症状颇为相似。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药物内服外,尚有药物外治,民间单验方、针灸及食疗等方法,充分发挥了传统医学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优势。
传统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和总结,已渐成体系。现综合各家论述,大致归纳为三点:一是湿毒外侵:一般多由经行、产后,损伤冲任,血室正开,胞脉空虚,风寒湿毒乘虚而入,瘀阻于胞宫;二是气郁湿困:经曰:妇女以肝为先天。由于妇女生理特点等因素,故妇女的情志比较脆弱,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当所顾不遂或长期忧思忿怒,内伤七情,肝气郁结,疏泄失利,横逆克土,脾虚湿困,湿蕴久生热,气滞、瘀血、湿毒互相胶结,流注于下焦而致;三是下元虚寒:女子年近七七,天癸将竭,冲任脉虚,阴阳失调或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损伤肾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能,以致胞脉气血运行受阻,瘀毒内结,血败内腐,终成恶症。
(一)临床表现
1)早期宫颈癌一般无明显症状。性接触后出血或白带量增多或带有血丝常为宫颈癌的早期症状。由于早期多无任何痛苦,故往往容易被忽略。
2)病至晚期常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青,有异臭味。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或腰部疼痛,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同时伴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窥器检查可见宫颈呈糜烂型、溃疡型或菜花样,组织硬而脆,且易出血。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阳性。
3)阴道镜检查,并在镜下取活检,可提高阴道细胞学和活检的诊断准确性。
4)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对阴道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可疑或阳性;对临床表现可疑宫颈癌或子宫颈其他疾病不易与宫颈癌鉴别时,均应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宫颈癌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古代人长寿的十要诀
- 艾可扶正片治艾滋病显示良好临床前景
- 补脾益气食樱桃
- 山药健脾止泻补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2年7月22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2年7月21日快讯
- 河南禹州药市2012年7月22日快讯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