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诊断方法
最近有很多人不了解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为此专家引用相关资料就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来说说。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期特殊性。
大肠癌的误诊率较高,主要由于早期症状轻微,没有引起患者注意,因此延缓就医。临床医师对大肠癌的症状,往往亦认识不足,主管判断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痔疮、慢性痢疾、肠炎等疾病,而不作进一步检查。据报道,直肠癌的误诊率高达50%-80%,多数误诊误治达半年以上,甚至更久,使病人失去了早期治愈的机会。因此,凡有大肠癌的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那么,大肠癌早期诊断方法如下:
1、早期症状
早期大肠癌症状隐匿,或仅有腹痛腹泻、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肠道常见症状。患者及临床医师易将其误诊为痔疮、菌痢、肠炎等。因此对出现肠道症状应予以重视,减少漏诊与误诊的发生,对原因不明的贫血患者,亦建议做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大肠癌的可能。
2、肛门指检
直肠是大肠癌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肛门指检可发现距肛门7-8cm之内的直肠肿瘤,并且操作简便、无需设备,具有经济有效的优点。在漏诊的直肠癌中,80%第一次就诊没有进行肛门指诊。我国直肠癌的病例仍占大肠癌的50%以上,且中低位的直肠癌比例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特别重视直肠指诊,争取早期发现。
3、大便隐血试验
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肿瘤组织的坏死和表面黏膜充血,可以使粪便中混有肉眼难以觉察的血液。大便隐血试验已经成为监测大肠癌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并得到不断的发展。
4、结肠镜检查
全结肠镜检查是检查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能检出95%-99%的大肠癌,而且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不仅能发现腺瘤,还能进行预防性切除,因此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但由于费用较高、病人痛苦大,且可发生结肠穿孔等并发症,目前还不能作为大肠癌普查筛选工具,而更适用于初步筛选后的进一步检查。
5、双对比钡灌肠
目前未将双对比钡灌肠单独用于大肠癌普查,但对大便隐血试验结果阳性,又不愿意接受或无法进行结肠镜检查者,可采用双对比钡灌肠作为检查手段,此方法比结肠镜便宜,病人痛苦小,可检查全结肠病变。但检查阳性者仍需要作结肠镜确定病变性质,而且小的腺瘤容易漏诊的缺点。
6、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检测
多基因突变共同作用导致大肠癌的发生,有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工作,检测大肠癌易感者血液、粪便分离的细胞及肠灌洗液脱落细胞等的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应用基因诊断技术筛查和随访大肠肿瘤家族中易感者,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大肠癌诊断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大肠癌的诊断方法 大肠癌 免费索取大肠癌诊断资料
上一篇:大肠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下一篇:大肠癌的临床检验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