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口腔症状 --> 舌肿

舌肿

舌肿是指舌体肿大,或兼木硬、疼痛。甚至肿大满口而妨碍饮食、言语及呼吸。

【概念】

舌肿是指舌体肿大,或兼木硬、疼痛。甚至肿大满口而妨碍饮食、言语及呼吸。

本症《诸病源候论》名以“舌肿强”,《千金方》称“舌胀”,宋以后则将舌肿而木硬不舒者专名“木舌”、“木舌胀”、“木舌风”等。

古籍尚载有“重舌”(重,音chong)或子舌者,其定义不一,多数说是舌下肿胀突起如生一小舌,故名。舌下肿起数处如莲花者则称莲花舌。少数将舌根肿起或舌肿急症称为重舌,本书从第一种说法。

【鉴别】

常见证候

外感风寒舌肿:舌头肿痛,恶寒发热,周身肌肉疼痛,口中乏味,不思饮食,腹中冷痛泄泻,心中悸动不安,言语不清,脉象浮紧。

心经积热舌肿:常呈暴肿,舌体胀大满口,色红疼痛,甚则不能饮食言语,面色红赤,心中烦躁,坐卧不宁,夜寐不安,小便短黄,口苦,脉象数,左寸洪大。

心脾积热舌肿:舌体赤色,肿大满口,心情焦躁,手心与肌肤灼热,喜凉爽而不多饮水,怠惰乏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象滑数。

脾虚寒湿舌肿:舌体肿大,边有齿痕,舌色暗淡,面色黄白,肢体沉重,怠惰乏力,腹中胀满,食后益甚,不欲饮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象沉缓。

鉴别分析

外感风寒舌肿与心经积热舌肿:来势均较急骤,但心火暴盛者其势尤急,书中有一夜之间肿大满口甚至不数时而肿至不能言语的记载。外感风寒者因外邪侵袭,心脾两经受邪,心开窍于舌,脾脉连舌本,因风性善行,挟寒邪侵及于舌,寒主凝滞,致令血脉凝涩不通,形成舌体肿大。其辨证特点:一为有风寒外症,恶寒发热.肌肉疼痛,脉呈浮紧;二为血脉凝涩,其肿大之舌颜色每暗紫不红,舌体肿硬不舒,闷痛不已。心火舌肿则或有重大心事萦怀,或变故起于非常,致思虑太过,心火暴盛,上攻于舌而成。所以舌肿必伴口苦,因苦为火之味,舌肿必焮红,其痛亦如针扎火燎,令人难耐。治疗亦因之而异:风寒伤心脾舌肿须疏散心脾之邪,金沸草散水煎,半漱半咽,邪去肿自退。心经积热舌肿宜苦寒清泄心经暴盛之火,黄连一味浓煎内服,外以生蒲黄敷舌上,有火极似水现象者佐生姜从治。

心脾积热舌肿与脾虚寒湿舌肿:前者系心脾热盛,火邪上壅,故舌肿且赤。又因脾主肌肉,故手心与肌肤灼热,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故热虽盛而常不喜饮水。后者则是脾虚兼挟寒湿,肿大之舌色多暗淡,边呈齿痕,淡因阳气不足,暗是血瘀不畅,齿痕更是脾气不足,故见肢体沉重,怠情乏力,腹胀食少,大便溏薄等脾虚湿盛之象。治法心脾积热者外用蓖麻子油纸捻烧烟熏,内服导赤散、泻黄散合方。睥虚寒湿者可用六君子汤理中汤合方。

本症若来势急骤,常会影响气道,有窒息的危险,可用三棱针于舌尖或舌边邵点刺放血,挫其肿势,通利气道,使饮食及药物得下,再用冰片麝香百草霜等为末敷舌。

【文献别录】

《医彻·舌论》:“湿热甚则舌肿大,肾液亡则舌亦肿大,若干且厚语言不清者,难治。”

“只如舌黑焦枯,或肿或刺,群工视之不辨,而知其热症,非黄连解毒,则大小承气下之也。殊不知脉虚数,或微细,胸腹无胀满,舌虽黑虽焦枯,虽肿虽生刺,乃真水衰竭.不能制火,惟以六味地黄大剂饮之。虚寒,加桂、附、五昧子,则焦黑肿刺,涣若冰释。”

《望诊遵经·诊舌形容条目》:“舌肿大者,或因热毒,或因药毒也;舌紫且肿厚者,酒毒上壅也;耳干舌肿,下血不止,脚浮者,六日死,足肿者,九日死,肾绝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舌肿  舌体肿大  舌肿强  重舌  外感风寒  心经积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舌胖        下一篇:舌萎

>> 返回口腔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