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诗词中的踯躅及其药用价值

诗词中的踯躅及其药用价值

杜鹃花别名红踯躅、山踯躅,还有一味中药,也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与杜鹃花极为相似,名为羊踯躅。羊踯躅的名称,来源于它的毒性,陶弘景说:“(羊踯躅),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

杜鹃花

谷雨风前,占淑景、名花独秀。露国色仙姿,品流第一,春工成就。罗帏护日金泥皱。映霞腮动檀痕溜。长记得天上,瑶池阆苑曾有。

千匝绕、红玉阑干,愁只恐、朝云难久。须款折、绣囊剩戴,细把蜂须频嗅。佳人再拜抬娇面,敛红巾、捧金杯酒。献千千寿。愿长恁、天香满袖。

这首《映山红慢》是宋代文学家元绛的作品,描写春日映山红盛开的景色。映山红本名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又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艳山红、山归来、艳山花、满山红清明花等。

绚丽杜鹃寓意广

杜鹃花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灿若云霞。白居易将杜鹃花比作花中西施,《山石榴寄元九》诗云:“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宋代诗人王十朋种植的杜鹃花在初冬十月并蒂开放,他觉得比金腰带还要珍贵,作诗云:“一声杜宇啼春风,明朝绯挂千山丛。岁寒此色岂易得,那更朵朵双头红。共蒂联芳友于爱,一吐一含分次第。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

杜鹃花开放的时节,正好是布谷鸟彻夜啼鸣的时候,并且布谷鸟的口腔和舌头都是鲜红色,与杜鹃花的花色相似,于是衍生出一个凄美的传说:蜀王杜宇(望帝)勤政爱民,晚年喜欢修道。杜宇死后,精魂化作一只鸟,彻夜凄声鸣叫,蜀地人便称其为杜鹃鸟(子规鸟、布谷鸟)。杜鹃鸟口中的鲜血滴到一种植物的花上,这种花也变得鲜红似血,人们便称这种花为杜鹃花。由于杜鹃鸟和杜鹃花的故事太过凄美,历代诗人吟咏不绝,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成彦雄《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杜鹃花颜色鲜红,仿佛是为国家社稷流血牺牲的忠臣烈士的鲜血染成,因此它又成为忠臣烈士的象征。北宋梅尧臣将映山红种于坟前,将之与碧血丹心的苌弘相比,《种碧映山红於新坟》诗:“年年杜鹃啼,口滴枝上赤。今同苌弘血,三岁化为碧。因移新冢傍,颜色照松柏。”近现代后,坦荡热烈的杜鹃花进一步演化为革命精神的象征,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语言通俗易懂、旋律悦耳动听,将杜鹃花和不惧流血牺牲的红军相比,表现出人民群众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依依不舍之情。

药房杜鹃溢芬芳

杜鹃花不但花色绚丽、寓意深刻,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杜鹃花的花(杜鹃花)、叶(杜鹃花叶)、根(杜鹃花根)、果实(杜鹃花果实)均可入药。

“际晓红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明代苏世让《初见杜鹃花》)杜鹃花性味甘、酸、平,归肝、脾、肾经,具有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的治疗。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杜鹃花叶性味酸、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痈肿疮毒、荨麻疹、外伤出血、支气管炎的治疗。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白居易《山枇杷》)杜鹃花根性味酸、甘、温,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的治疗。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唐代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杜鹃花果实性味甘、辛、温,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同为踯躅性不同

杜鹃花别名红踯躅、山踯躅,还有一味中药,也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与杜鹃花极为相似,名为羊踯躅。羊踯躅的名称,来源于它的毒性,陶弘景说:“(羊踯躅),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至于杜鹃花和羊踯躅的区别,《本草纲目》说:“(杜鹃花)枝少而花繁,一枝数萼,二月始开,花如羊踯躅而蒂如石榴,花有红者、紫者、五出者、千叶者。小儿食其花,味酸无毒。其黄色者即有毒,羊踯躅也。”原来,杜鹃花多为红色或紫色,无毒;羊踯躅花黄色,有毒。羊踯躅的花(闹羊花)、果实(六轴子)、根(羊踯躅根)均可入药。

“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南溪踯躅花。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黄庭坚《观化》)羊踯躅花又名闹羊花、踯躅花、黄杜鹃花等,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除湿、定痛、杀虫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仆肿痛、龋齿疼痛、皮肤顽癣、疥疮的治疗。《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本草蒙筌》载其:“主风湿藏肌肉里,渐渐麻痹。”现代研究证明,羊踯躅花具有镇痛、降血压、减慢心率、杀虫、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据《华佗神医秘传》载,大名鼎鼎的麻沸散,就是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等制成;《外科正宗》之三圣散,由羊踯躅花、槿树花、大风子制成,可治疗不论偏正新久之男妇头痛;《闽东本草》载,鲜羊踯躅花捣烂敷患处,可治疗皮肤顽癣及瘙痒。

羊踯躅花有毒,不宜多服久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毒草类,《本草新编》说:“羊踯躅,必须外邪难于外越者,始可偶尔一用以出奇,断不可频用以炫异也。”

羊踯躅果实性味苦、温,有毒,归肺、脾经,具有祛风燥湿、散瘀止痛、定喘、止泻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历节肿痛、跌打损伤、喘咳、泻痢、痈疽肿毒的治疗。羊踯躅根性味辛、温,有毒,归脾经,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痛风、咳嗽、跌打肿痛、痔漏、疥癣的治疗。

“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开卷例知归路近,剑南樵叟为施丹。”(苏轼《踯躅》)古人常将杜鹃花和羊踯躅统称为踯躅,它们外形相似、花色不同,药效也互不相同,但却同样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杜鹃花  踯躅  羊踯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蒹葭苍苍        下一篇:《东京梦华录》中的医药盛况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