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 --> 肝豆状核变性的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的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家族性疾 病, 本组31例中无1例有明确的家族史, 4例父母为近亲结婚, 因此MD散发病例不少见。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家族性疾 病, 本组31例中无1例有明确的家族史, 4例父母为近亲结婚, 因此MD散发病例不少见。 MD最常侵犯儿童或青年人, 本组14岁以下发病19例, 15~34岁12例, 与文献相符。

MD的诊断既往主要根据青少年发病、 锥体外系症状、 精神改变或原因不明的肝硬化、角膜K-F环阳性、 血铜氧化酶低来诊断。 目前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 对MD已可作基因诊断 。 但这种检查只有少数医院能做, 血铜氧化酶及血清铜、 尿铜的测定也不普及。 头颅CT 或MRI对M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阳性率高, 本组头颅MRI 25/25例异常, 头颅CT6/7例异 常, 影像学阳性率达96.77%, 尤其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底节区异常信号或低密度更具诊断意 义。 目前, 头颅MRI及CT已基本普及, 对MD的诊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主要由于过量铜离子沉积引起的胶质增生及局灶水肿的反应 , 由于铜离子沉积物的刺激, 受累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 呈长T1、 长T2信 号, 即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以豆状核(壳核及苍白球) 最多见, 其次是丘脑、 尾状核头及大脑白质, 脑干也不少见, 偶见于小脑齿状核。 本 组查MRI 25例, 24例有异常信号, 对称性豆状核、 壳核异常信号22例, 尾状核头部12例 、 丘脑13例、 脑干14例, 双额叶及小脑各1例, 呈长T1、 长T2信号, 与文献相符 。

MD的头颅CT表现为壳核、 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底区, 尾状核萎缩致双额角扩大、 小脑内 低密度区、 脑干萎缩致环池明显增宽[1]。 本组查头颅CT 7例, 6例异常, 对称 性壳核低密度3例, 双豆状核、 右侧尾状核头部低密度各1例, 脑萎缩2例, 仅1例正常, 与文献相符。 MRI具有较高的对比分辩力, 对信号变化敏感, 没有骨伪影的影响, 对肝 豆状核变性脑部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CT[2], 头颅CT对脑干、 小脑的病灶不能很 好地显 示。 本组有1例头颅CT表现为双底节区低密度灶, 而MRI除双底节区外还有脑桥内异常信号 。

表现为双底节区异常信号或低密度的病变还有一氧化碳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及多发性硬 化。 因此本病尚需与这些疾病鉴别。 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6天内头颅CT脑髓质可见广泛低 密度区, 伴脑室、 脑质受压、 变小, 可同时伴苍白球低密度区。 苍白球低密度区为卵 园形小片状, 多两侧对称, 但可为单侧, 边界清楚, 直径在1cm以内。 MD 头颅CT表现主要是基底节区低密度, 以壳核受累为著, 壳核出现对称性带状或弓形向外新 月形低密度区域或(和)尾状核头、 丘脑对称性卵园形低密度区。 两者低密度 区的形态分布不同, 结合病史及临床很容易鉴别。 霉变甘蔗中毒的CT表现也为两侧基底节 出现低密度影, 在苍白球为类园形, 壳核为带状, 豆状核为扇形, 尾状核头也可受累 。 且霉变甘蔗中毒后遗症主要表现锥体外系症状, 与肝豆状核变性极易混淆。 但详细询问有霉变甘蔗中毒病史, 角膜k-F环阴性及血铜氧化酶不低可资鉴别。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表现一般在侧脑室周围类园形或融合性斑块, 还可见于半卵园中心 、 胼胝体等, 脑干、 小脑、 脊髓内亦可见斑点状不规则MS斑。 这种影像学改变很容易 与MD鉴别。 但少数重者在丘脑、 壳核、 尾状核显示非血源性异常铁沉积, 呈短T2信号 , 与MD很相似。 我们遇到1例男性29岁, 以精神症状2年、 视力下降2周入院 。 头颅MRI表现两侧底节壳核、 两侧内囊、 两侧小脑齿状核及脑桥内分别见对称性异常信 号, 呈等T1、 长T2改变, 影像科诊断: 肝豆核变性待排除, 但该例有视力障碍、 眼 科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阴性, 血铜氧化酶正常(130u/L), 诊为MS, 予激素治疗症状缓 解。 根据有视

|<< << < 1 2 > >> >>|

肝豆状核变性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肝豆状核变性的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 免费索取肝豆状核变性资料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以发生头痛吗?        下一篇: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精神症状

>> 返回肝豆状核变性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